11g推出了interval间隔分区,以往的分区是需要手工或半自动化脚本实现分区扩展,但这种间隔分区的出现,将分区扩展的工作彻底解放出来,这里不讨论何为间隔分区,主要说一下创建间隔分区有一个STORE IN参数,官方文旦对其的介绍是:
The optional STORE IN clause lets you specify one or more tablespaces into which the database stores interval partition data using a round-robin algorithm for subsequently created interval partitions.
STORE IN参数可以明确间隔分区使用的一个或多个表空间,他使用的是循环算法来创建间隔分区。
接下来,分别有三种方法来指定间隔分区的表空间,我们看下各自的不同。
方法1:设置store in,未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
方法2:未设置store in, 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
方法3:设置store in, 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
我们看见三种方法对STORE IN和预定义分区进行了穷举,我们看看不同方法对于间隔分区表空间的使用有何区别。
可以看出,
1.设置store in,未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则预定义分区使用默认表空间USERS,扩展分区循环使用STORE IN中定义分区。
2.未设置store in, 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则预定义分区使用定义的表空间,扩展分区使用默认表空间USERS。
3.设置store in, 设置预定义分区表空间,则预定义分区和扩展分区均会使用STORE IN中定义分区。
4.STORE IN参数的作用域就是扩展分区,预定义分区需要明确写出表空间,否则使用的使用户默认表空间。
总结:
间隔分区,从常理来看,应该明确定义各分区使用的表空间,那么就需要为预定义分区明确tablespace参数,而且要使用STORE IN为扩展分区定义tablespace,如果忽略任何一个,就会导致某几个分区存储于用户默认的表空间中,这样对分区的管理和维护就会造成一些混乱。所以从间隔分区的表空间分配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种特性,都需要了解其使用的原理和不同用法的区别,当然实验是最好的试金石。
如果您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isal的个人杂货铺,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