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有些指令非常重要,或者说非常危险,rm就是其中之一,无论跟什么参数,需要的是谨慎的操作,以下就是个真实的教训。
- vi编辑文件的时候,需要执行”:w”退出,但是w和
的键位非常近,输入”:w ~”指令,于是当前路径,创建了一个名称”“文件。
-rw-r–r–. 1 oracle oinstall 2 Feb 1 01:10 ~
- 删除文件,执行rm指令,
$ rm ~
回车下来,一直hang,以为出现问题了,于是执行ctrl+c。
一会在看用户家目录,发现原来存储的文件,怎么找不着了?开始以为有人误删除了,于是使用last,查看历史登录的用户信息,发现只有自己。
使用history看下历史执行的指令,
...
210 rm ~ 211 ls -rlht 212 rm -rf ~...
- 此时恍然大悟,忘记了”~”的含义,
$ echo ~ /home/user
其实”~”代表了用户的家目录,之所以(2)出现了hang,因为家目录下有文件,删除需要时间,如果文件较小,执行rm可以立即看见提示,
$ rm ~ rm: cannot remove `/home/user': Is a directory
由于~代表家目录,因此是一个文件夹不是文件,所以直接使用rm提示错误,需要-rf参数,此时用户家目录下未被删除,
$ rm -rf ~ rm: cannot remove `/home/user': Permission denied
此时虽然会提示错误,但当前用户家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均已被删除,只是因为权限不能删除/home/user,如果此时用的root,我猜就可以执行。
因此可以任意执行指令rm,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极有可能让你误操作,甚至未反应过来,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一个是要建立这种意识,就是执行这种特殊指令前,不要急于回车,静下来一两秒,再做操作,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
另一个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执行rm的误操作程度,网上有不少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建立类似回收站机制。
- 用户家目录下,建立隐藏文件夹.trash,
$ mkdir .trash
- 创建remove.sh脚本,实现逻辑简单,
$ vi remove.sh
//定义文件夹目录.trash
TRASH_DIR="/home/user/.trash" for i in $*; do
//定义秒时间戳 STAMP=`date +%s` //得到文件名称(非文件夹),参考man basename fileName=`basename $i` //将输入的参数,对应文件mv至.trash目录,文件后缀,为当前的时间戳mv $i $TRASH_DIR/$fileName.$STAMP done
- 修改.bashrc,增加一行,
# User specific aliases and functions alias rm="sh /home/user/tool/remove.sh"
即设置一个rm同名alias。
- 此时执行rm,
$ rm 1
进入隐藏文件夹,
$ cd .trash
检索当前路径,
$ ls
1.1517500702
其实执行rm 1,只是将文件1执行mv,存储于隐藏目录.trash,并用时间戳改名,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恢复,实现回收站机制。
- 当然目录.trash,需要控制容量,一种方法,是可以写个定时任务,要是智能一些,就可以判断文件夹的容量,超过阈值,就执行清理操作,要是粗暴一些,可以每日定时执行清理,例如,
0 0 * * * rm -rf /home/user/.trash/*
每日00:00定时执行,清空隐藏目录.trash。
对于Linux下的一些重要指令,首先要有敬畏,意识上建立起谨慎的态度,其次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手段,限制这些误操作,方法可能不少,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己的需求,达到避免误操作的目的,这是需要积累的经验。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帮助,欢迎关注转发:bisal的个人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