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一个执行计划异常变更的案例 - 前传》,介绍了一次执行计划异常变更的案例现象,这两天经过运行同事,以及罗大师的介绍,基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这个案例其实比较典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数据库新特性,有SQL相关的,还有应用数据质量问题,对于大师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一次问题排查和处理,但至少对我这个仍旧艰难前行的初学者来说,值得回味的地方很丰富,所以有必要针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做一下梳理,其中一些知识我之前了解的并不全面和深入,就自身来讲,整理学习一次,也是对自己的锻炼。
上一篇文章是前传,简单介绍了这个案例的一些背景,从这篇文章开始,会有几篇外传,主要介绍处理这个案例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是一篇正传,针对这案例的真实原因的剖析和解决。
第一篇外传就是绑定变量窥探。
首先什么是绑定变量?
一条SQL语句在解析阶段,会根据SQL文本对应的哈希值在库缓存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Parent Cursor,进而找出是否有可重用的解析树和执行计划,若没有则要重新生成一遍,OLTP系统中,高并发的SQL若每次均需要重复执行这些操作,即所谓的硬解析,消耗会比较大,进而影响系统性能,所以就需要使用绑定变量。绑定变量其实就是一些占位符,用于替换SQL文本中具体输入值,例如以下两条SQL: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1;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2;
在Oracle看来,是两条完全不同的SQL,即对应SQL文本哈希值不同,因为where条件中一个id是1,一个是2,1和2的ASCII是不同的,可实际上这两条SQL除了查询条件不同,其他的文本字符均一致,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下,Oracle还是会重复执行解析的操作,生成各自的游标。
两条记录,说明Oracle认为这两条SQL是不同。如果使用绑定变量,
select * from t1 where id = :1;
每次将不同的参数值带入:1中,语义和上面两条相同,但对应哈希值可是1个,换句话说,解析树和执行计划是可以重用的。
使用绑定变量除了以上可以避免硬解析的好处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缺陷,就是这种纯绑定变量的使用适合于绑定变量列值比较均匀分布的情况,如果绑定变量列值有一些非均匀分布的特殊值,就可能会造成非高效的执行计划被选择。如下是测试表:
其中name列是非唯一索引,NAME是A的有100000条记录,NAME是B的有1条记录,值分布是不均匀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使用如下两条SQL做实验,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 'A';
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 'B';
其中第一条使用的是全表扫描,第二条使用了索引范围扫描,过程和原因上篇文章中有叙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如上SQL使用的是字面值或常量值作为检索条件,接下来我们使用绑定变量的方式来执行SQL,为了更好地说明,此处我们先关闭绑定变量窥探(默认情况下,是开启的状态),他是什么我们稍后再说。
首先A为条件,
再以B为条件,
Computed Cardinality = Original Cardinality * Selectivity Selectivity = 1 / NUM_DISTINCT
收集统计信息后,计算如下:
Computed Cardinality = 100001 * 1 / 2
约等于50001。因此无论是A还是B值,CBO认为结果集都是50001,占据一半的表记录总量,自然会选择全表扫描,而不是索引扫描。
下面我们说说绑定变量窥探,是9i引入的一个新特性,其作用就是会查看SQL谓词的值,以便生成最佳的执行计划,其受隐藏参数控制,默认为开启。
我们在绑定变量窥探开启的情况下,再次执行上述两条SQL(区别仅是不用explain plan,使用dbms_xplan.display_cursor可以得到更详细的信息),首先A为条件的SQL,
这次使用了全表扫描,窥探了绑定变量值是A。
再使用以B为条件的SQL,
仍旧采用了全表扫描,绑定变量窥探值是A,因为只有第一次硬解析的时候才会窥探绑定变量值,接下来执行都会使用第一次窥探的绑定变量值。B的记录数只有1条,1/100001的选择率,显然索引范围扫描更合适。
为了让SQL重新窥探绑定变量值,我们刷新共享池,
alter system flush shared_pool;
此时清空了所有之前保存在共享池中的信息,包括执行计划,因此再次执行就会是硬解析,这次我们先使用B为条件,
可见窥探了绑定变量值是B,因为可以知道这个绑定变量:x的具体值,根据其值分布特点,选择了索引范围扫描。
再用A为查询条件,
此时仍旧窥探绑定变量值为B,因此还会选择索引范围扫描,即使A值应该选择全表扫描更高效。
总结来说,绑定变量窥探会于第一次硬解析的时候,“窥探“绑定变量的值,进而根据该值的信息,辅助选择更加准确的执行计划,就像上述示例中第一次执行A为条件的SQL,知道A值占比重接近全表数据量,因此选择了全表扫描。但若绑定变量列分布不均匀,则绑定变量窥探的副作用会很明显,第二次以后的每次执行,无论绑定变量列值是什么,都会仅使用第一次硬解析窥探的参数值,这就有可能选择错误的执行计划,就像上面这个实验中说明的,第二次使用B为条件的SQL,除非再次硬解析,否则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简而言之,数据分布不均匀的列使用绑定变量,尤其在11g之前,受绑定变量窥探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一些特殊值作为检索条件选择错误的执行计划。11g的时候则推出了ACS(自适应游标),缓解了这个问题,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学习和介绍。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11g之前使用绑定变量和非绑定变量在解析效率方面的区别,以及绑定变量在绑定变量窥探开启的情况下副作用的效果。
虽然OLTP系统,建议高并发的SQL使用绑定变量,避免硬解析,可不是使用绑定变量就一定都好,尤其是11g之前,要充分了解绑定变量窥探副作用的原因,根据绑定变量列值真实分布情况,才能综合判断绑定变量的使用正确。
如果您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isal的个人杂货铺,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